产品名称 |
法桐 |
面向地区 |
种植土壤要避免水流堆积,并选择土质结构疏松的土壤,由于土质结构疏松的土壤中缺少足够营养物质供法桐苗木生长发育,因此,在选用土质疏松的土地种植时,还应该适当施用肥料,如人工堆肥,使土壤富含大量腐殖质,提升法桐质量。若土壤较黏,就需要人为添加沙土、草炭土和大量腐叶等,降低土壤黏度,使土壤保持良好通透性。
在幼苗期,土体的充填作用对于幼苗后期的生长至关重要,所以回填土层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步。客土回填作业时,现场工作人员需要检测相关土质指标,包括土壤含盐量、含沙量、酸碱、重金属等,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回填使用。在回填客土时,还要注意减少车辆对土壤的不利影响。一般应采取侧倒土法,禁止车辆进入绿化带内,减少车辆对绿化的破坏。回填到地点后,需进行深翻,以增加土壤肥沃度。履带式挖掘机常用的翻耕设备,它能增加受力面积,减小单位面积压力,大限度减小对土壤的影响,翻耕的深度应大于 50cm,但不要增加太多。幼苗栽植前,进行土壤处理与选择,土壤品质对幼苗生长环境影响很大,需严格检测周边地下水及土壤的矿化度及重金属含量,有关试验数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,可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,针对不合格的检验项目,需特别处理,可以在达到标准前使用土壤。
多数园林树木,其种子达到生理成熟之后,隔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形态成熟。但有些树种的种子,其形态成熟与生理成熟几乎同时完成,如杨、柳、白榆、泡桐、檫树、台湾相思、银合欢等。也有一些树种,如银杏、七叶树、冬青和水曲柳等,它们的种子先是形态成熟而后是生理成熟。这些树种从外表看种子已达到形态成熟,但种胚并没有发育完全,它们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当条件的贮藏后,种胚才能逐渐发育成熟,具有正常的发芽能力,这种现象可称为生理后熟。
在法桐绿化过程中,应结合实际,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。当前,我国许多城市在实施绿化工程时,经常采用“北树南引”“南树北栽”的做法。采用这种方法已经导致了南北两个物种的数量增加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,在选择树种时,当地条件、土壤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,以提高苗木的种植率和成活率,从根本上提高法桐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,减少绿化养护的日常费用和花销。在选择绿色植物时,需要考虑许多因素,例如坑的大小和温度、深度、含水率等,以提高成活率。
在法桐栽种树苗时,要严格控制苗木本身的质量,要重视种植的环境问题。栽植时,要不断地改善种植环境,树穴环境要符合一定的规范标准。根据过去的经验,树穴深度要比幼苗根部的土壤体积大,穴底需整平,四面直立,将树苗置于其中,回填土并浇灌,防止作业时抛秧,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。要结合幼苗的实际生长情况,选择相应的适当的种植方法。
树形可采用自然式倒卵形或近卵圆形。法桐系合轴分枝,发枝力强,梢部常不萌发,每年春季由梢部侧芽萌发3~5个竞争枝,在自然情况下,即能形成庞大的树冠,如作为庭荫树者一般不要修剪,若作为行道树应加大株行距,进行适当修剪,即栽后每年进行修剪,并在树旁插一竹竿,将树绑在竿上,防止主干弯曲,待主干枝下高达5m左右时,留养树冠,停止修剪,这样可培育通直高大圆满的主干。